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东郊回眸60余载 “工匠精神”永不停歇

发稿时间:2018-08-27 18:39:46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成华区文史研究专家刘小葵。叶心怡 摄

  中国青年网成都4月18日电(隆敏 叶心怡 记者 李建军)“百年风雨吹过了校园纷飞的柳絮,老东郊的创业者披荆斩棘。满天霓照亮了今天校园的花季,新成华日新月异扬起豪情,激荡在我心底……”这是成都成华区建设路小学的校歌《建小花季》中的一段词,这不仅是一首激励人心的儿歌,更是一本记录时光的白皮书。

  时光倒回至1953年,这一年,建设路小学还叫“成都市望江区保和乡圣灯寺小学”,如今的“成都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也正在进行三线建设,无数的工人们正在此千锤百炼,挥洒着自己的热血与青春。1956年,国际风云变幻,国家战略调整部署,工业文明在成都东郊这片沉积了数千年农耕文明上迅速萌芽,生长,成都东郊从一片田野拔地而起,上百的厂矿与仓库,伴随三线建设与成昆铁路的修建,数十万全国各地的青年留下两代人的青春记忆。

  成华区文史研究专家刘小葵为此下了首这样的诗:“廿世中叶,国鼎初定。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要安宁,强我戈矛。十年间东郊沸腾,百余座工厂崛起。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献身国防建设,携家络绎来川。北自黑吉辽,南来闽粤赣。言杂吴侬京片,岂止川话秦腔。厂名并产品,听我慢慢讲。保密厂矿,代号信箱。量具刃具,钢厂电厂。成发成飞,红光国光。川棉肉联,宏明锦江。焊机电机,刨床铣床。轴承冶金,机车精工。仪器仪表,航天航空。人才辈出,劳模景从。”

  自此,曾经还为“铁路梦”难以实现而苦恼的四川,却已是一派繁盛景象,工业虽已被时代更替,文明却还在延续,直到今天,“工匠精神”依然在这片沃土被传承着、体现着。

  闲暇之余,如前往东郊记忆,依然可以看到黑白显像管、黑白电视机……这些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老物件,每每走到此地,无论是老成都人还是新市民都能在这个老地方找到属于东郊人的工业文明自信,让后代记住这样一种爱国情怀,这样一种工业精神。

  刘小葵告诉记者,“东郊文化的工业文明是天府文化中独有的,作为天府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最大的精神是一种当年为国家建设那代先贤和先辈们为大家牺牲小家,在奋斗中的工匠精神与爱国精神。”一代人的贡献,成就了下一代人,因爱国情怀而诞生的工业文明、工匠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也为中国“智”造、中国“质”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zyy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